引言 

 

肥胖在二十一世紀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定義為一種慢性疾病,其不僅關乎體重增加,更與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及心理健康問題息息相關。隨著肥胖盛行率的攀升,單純依靠飲食控制與運動的減重策略,往往難以達到長期且穩定的成效。藥物治療因此逐漸成為臨床重要選項。

減重藥物的歷史,某種程度上就是醫學對肥胖成因理解的歷史。早期人們將肥胖視為能量攝取超過消耗的簡單數學問題,研發重點多在於阻斷脂肪吸收或刺激代謝。然而,隨著研究深入,科學界逐步認識到肥胖牽涉到複雜的荷爾蒙調控、大腦獎賞迴路以及心理行為。這樣的理解轉變,也反映在藥物發展的方向上——從 Orlistat 的「阻斷吸收」,到 GLP-1 類藥物的「腸泌素調控」,再到 Tirzepatide 的「雙重腸泌素作用」,以及 康纖芙(Contrave) 的「中樞神經調節」。

 

 一、早期階段:Orlistat 與「阻斷吸收」思維 

 

1990 年代末期,Orlistat 成為首批獲得美國 FDA 核准的減重藥物之一。它的機轉單純:透過抑制腸道脂肪酶,阻斷膳食脂肪分解與吸收,進而降低能量攝取。在當時,這符合醫學界對肥胖的直覺理解。

然而,臨床實務上容易受到限制。由於脂肪無法被分解吸收,患者常出現油性腹瀉、腹脹、排便急迫等副作用,甚至影響到日常社交生活。Orlistat 的體重下降幅度約僅 5–10%,效果有限。雖然安全性整體相對高,但其減重幅度效果似乎不為理想。

儘管如此,Orlistat 仍具有歷史意義。它標誌著「藥物減重」時代的開端,並提供了一個基礎概念:透過藥理機制改變能量平衡,確實能帶來體重下降。

 

 二、腸泌素的時代 

 

進入 2010 年代,科學家對腸道荷爾蒙在食慾控制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當食物進入腸道時,小腸細胞會分泌 GLP-1(胰高血糖素樣胜肽-1),其功能包括促進胰島素分泌、延緩胃排空、增強飽足感。這使得 GLP-1 成為新一代藥物研發的理想標靶。

研究顯示,肥胖患者在進食後的 GLP-1分泌反應通常低於正常體重者。空腹狀態下兩者基礎濃度差異不大,但餐後肥胖者的 GLP-1 上升幅度較小,顯示其「動態反應」受損。由於 GLP-1 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餐後反應不足會導致血糖控制較差,加重肥胖者常見的胰島素阻抗。此現象的可能原因包括腸道 L 細胞分泌功能下降、GLP-1 受體敏感性降低,以及長期高脂或高糖飲食造成的腸道激素調控失衡。因此,GLP-1 類似物(如 liraglutide、semaglutide)能有效補足內源性分泌不足,增強飽足感、降低食慾,並改善血糖代謝,成為目前肥胖與糖尿病治療的重要藥物選擇。

 

1. Liraglutide

最早被廣泛應用的是 Liraglutide。它最初作為糖尿病藥物上市,但臨床試驗顯示體重下降效果顯著,因此於 2014 年獲得 FDA 核准作為肥胖治療藥物。患者平均能達到約 8–10% 的體重下降。其優勢是能同時改善血糖控制與心血管風險因子,特別適合糖尿病合併肥胖的族群。

 

2. Semaglutide

隨後出現的 Semaglutide,在藥效持續時間與臨床效果上更勝一籌。以每週一次注射的方式使用,平均能達到 12–15% 的體重下降,在某些臨床試驗中甚至更高。這讓肥胖治療首次進入與減重手術接近的效果層級。副作用主要為腸胃不適,但大多數患者在持續使用後可逐漸適應。

 

GLP-1 類藥物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臨床對減重藥物的期待。它們不僅能減輕體重,更能改善血糖與心血管健康,使其成為肥胖與糖尿病治療的新典範。

 

 三、「雙重腸泌素」策略 

 

儘管 GLP-1 類藥物已經相當成功,科學界並未止步。研究發現,另一種腸泌素 GIP(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分泌多肽) 亦參與代謝調控。於是,結合 GLP-1 與 GIP 雙重作用 的 Tirzepatide 誕生。

在許多大型臨床試驗中,Tirzepatide 帶來平均 15–20% 的體重下降,效果超越所有既有藥物,僅次於減重手術。其優勢不僅在於降重幅度,還包括顯著改善血糖、血脂與血壓等代謝指標。

副作用與 GLP-1 類似,多為噁心、嘔吐、腹瀉,部分患者會因不適而停藥。但整體而言,Tirzepatide 標誌著肥胖藥物進入新世代。

 

 四、邊緣獎賞迴路:康纖芙(Contrave)

 

與上述腸泌素類藥物不同,康纖芙 走的是另一條路徑。它結合 Bupropion(抗憂鬱與戒菸藥物) 與 Naltrexone(鴉片拮抗劑),藉由同時影響下視丘的食慾調控中樞,以及邊緣系統的獎賞迴路,降低食慾與情緒性進食。

康纖芙的平均體重下降幅度約 5–8%,但它的特色在於口服劑型與心理行為介入。對於害怕注射或有暴食傾向的患者,康纖芙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其主要風險為中樞神經副作用,如失眠、焦慮,以及禁用於癲癇或未控制高血壓患者。

康纖芙的存在提醒醫界,肥胖並非單純的代謝疾病,也涉及心理與行為。在肥胖藥物版圖具有象徵性意義。

 

 五、各藥物比較與使用族群 

 

若綜合以上藥物,可以看到各自的特色:

• Orlistat:阻斷脂肪吸收,安全性高但副作用困擾,效果有限。

• GLP-1 類藥物(Liraglutide, Semaglutide):中度至高度體重下降,改善代謝並具心血管保護效益,適合糖尿病或心血管高風險患者。

• Tirzepatide:作用明顯是最新上市的藥物,尚需要持續臨床觀測。

• 康纖芙:口服便利,針對情緒性進食與不願接受注射治療者具有價值。

這樣的差異意味著臨床上並不存在「最佳藥物」,而是需要依患者的 BMI、共病、心理特質與偏好,做出個別化選擇。

 

 六、未來展望 

 

肥胖藥物的演化,從阻斷吸收的 Orlistat,到調控荷爾蒙的 GLP-1 與 Tirzepatide,再到針對心理行為的Contrave,展現了醫學對肥胖理解的深化。但臨床經驗提醒我們,單靠藥物並不足以保證長期成功,若在減重過程中忽略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停藥後往往難以避免復胖。藥物應被視為慢性病管理的工具,而非一條捷徑。未來的肥胖治療將走向整合:藥物、行為療法、飲食運動與外科手術並行。唯有在藥物帶來的體重下降基礎上,結合持續的自我覺察與生活方式轉變,才能真正將短期的減重轉化為長久的健康

 

 

常見的減重藥物,核准年份與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