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主動脈剝離的人,有多少比例有高血壓?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主動脈剝離約9成是由高血壓引起,主動脈剝離多被認為好發於老年人,不過隨著現代人飲食精緻化的轉變,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的趨勢,大多數青壯年人不知自己有高血壓或知道有高血壓而未積極預防控制,以為是小事而輕忽,一旦發生常錯失救命時機,所以發現自己有高血壓的狀況,一定要積極的去控制。

 

 

高血壓如何造成主動脈剝離?

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的主要原因,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分成三層,由內到外為內層(intima),中層(media),外層(adventitia)。

主動脈連結著心臟的左心室,負責將心臟的血液供應至全身,因直接承受左心室幫浦出來的血壓,所以承受的血壓壓力最大。若有高血壓對動脈血管壁會施加更大的壓力,當主動脈的內層在強大壓力下撕裂,導致內膜產生微小裂痕, 血液透過裂痕進入動脈中層,導致內層與中層分離,形成假腔(false lumen),進而引發剝離 → 若剝離進一步發展,可能導致主動脈破裂,造成大量出血,嚴重危及到生命。

 

主動脈剝離區分

主動脈剝離根據剝離的位置可分為上支和下支剝離,常以Stanford 分類法來區分,分為A型(上支主動脈剝離)跟B型(下支主動脈剝離)。

A型:
上支主動脈剝離,影響到升主動脈,可延伸至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可能導致心包填塞、急性主動脈閉鎖不全、心肌梗塞、腦部缺血或中風,該狀況有極高的危險,需要立即手術修補主動脈裂口,否則死亡率極高。


B型:
下支主動脈剝離,影響到降主動脈,從左鎖骨下動脈以下延伸至腹部臟器、腎臟和下肢動脈,可能導致腸壞死、腎功能衰竭,下肢缺血,主動脈破裂,治療以藥物為主,手術視情況,不嚴重以降血壓藥來控制,若有動脈擴張、破裂、臟器缺血,則需要支架或手術治療。

 

哪些人可能容易有高血壓?

1.血糖過高
2.血脂異常
3.腰圍過大
4.過重和肥胖

 

高血壓可能會有什麼體徵?

大家有沒有聽過「高血壓是隱形殺手」這句話?沒錯!很多人血壓飆高卻渾然不覺,直到某天頭暈、胸悶,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心血管問題才驚覺「糟了,我的血壓怎麼這麼高!」但其實,長期高血壓有時候會悄悄寫在你的臉上、手上,甚至脖子上!

 

經常臉紅
如果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活動,也沒有過敏皮膚問題,卻經常出現臉紅,或是眼睛布滿血絲,可能要注意自己的血壓是不是有偏高,因為高血壓會讓血管擴張,加上臉部的皮膚比較薄,毛細血管密集度高,一旦血壓波動或交感神經興奮,臉紅狀況就會特別明顯。

 

頸動脈搏動很強
如果你發現頸動脈明顯跳動,甚至感覺脖子變粗,那可能是血壓過高的徵兆!脖子粗的人(頸圍男性 >40cm、女性>35cm)可能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如果輕輕按壓頸動脈,如果能明顯感覺到它「跳動有力」,或者發現脖圍變粗,可能跟長期的高血壓,造成血管壁增厚與硬化,微血管壓力增加,導致組織液滯留,另外血壓升高時,交感神經活化,也會讓頸部斜方肌持續緊繃,造成肌肉代償性增厚。

 

耳垂有摺痕(冠心溝)
如果自己照鏡子發現,耳垂上面有一條45度左右的長長摺痕,可能跟心血管問題有關,其中,高血壓與動脈硬化會讓血管彈性下降,血液循環變差,導致提早老化,而耳垂本身沒有軟骨,當皮膚組織老化,就可能造成塌陷摺痕。耳垂上有皺褶不一定代表有心血管疾病,但可能是一個健康警訊,提醒自己該注意血壓、膽固醇與血糖。

 

鞋子越穿越緊
如果覺得最近鞋子變小,還是穿起來很緊繃的感覺,襪子脫下來後會出現明顯的勒痕,可能不是變胖,而是水腫的問題,長期的高血壓可能會造成血管彈性變差,尤其是影響下肢靜脈時,血液容易滯留,導致靜脈曲張,讓下肢水腫更明顯。

 

 

高風險族群需注意什麼?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發現自己屬於高血壓風險族群,那就要透過飲食、生活型態調整

1. 抽菸、喝酒習慣,是一定需要避免
2. 降低體重,平均每減少10公斤,血壓可以下降5-20毫米汞柱
3.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每週至少333的運動規劃,改善心血管與血脂狀況
4. 適當補充綜合維他命,促進新陳代謝,補充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魚油協助降低三酸甘油脂、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效果,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5. 配合得舒飲食,選擇高鉀、高鈣、高鎂與高纖的飲食內容,減少高鈉食物,如醬油、醃製品、豆腐乳、煙燻肉等
6. 增加蔬菜水果攝取,減少高糖精緻澱粉(麵食、蛋糕、麵包等),避免高油製品(肥肉、奶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