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食藥署統計,2014年國人服用約3.3億粒安眠藥,足以舖滿一座雪山隧道的長度;到了2022年,安眠藥的使用量很驚人的爬升,全台醫療機構申報的安眠藥數量超過11.2億顆,疊起來的高度約4500座101大樓,排起來的話總長度可環繞台灣15圈。
然而長期濫用安眠藥,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所以首要的方式儘量用非藥物的方式來調適身心改善睡眠,底下介紹一個天然安全,對於睡眠有幫助營養素予您多加認識。
壓力為什麼會導致失眠?
原因是在面臨壓力時,我們的大腦接受壓力訊息後,會刺激交感神經引起一系列的激素反應,其中有個叫作「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 axis)」,簡稱HPA軸,負責掌管我們的體溫、消化、情緒等。
HPA軸被交感神經活化後,使得我們的腎上腺分泌皮質醇(Cortisol)增加,皮質醇上升會讓人容易焦慮、心跳加快、精神緊繃而難以入睡。
根據三軍總醫院統計院內384位有睡眠障礙者的資料顯示,感受到壓力為失眠最多的因素,其中人際壓力大於工作壓力 。
鎂如何緩解壓力?
研究顯示,鎂可以幫助調節HPA軸,減少「壓力荷爾蒙」-- 皮質醇的釋放。(Neuropharmacology. 2012 Jan;62(1):304–312.)
鎂怎麼幫助舒緩神經與肌肉緊繃?
神經訊息的傳導跟鈣離子進出細胞有關,而鎂離子可以調節鈣離子進出細胞,當鎂離子缺乏時,會使得鈣離子堆積在細胞內,導致神經與肌肉緊繃。會變得容易受到刺激而興奮、激動、敏感,我們腦袋就平靜不下來而難以入睡,久而久之形成慢性失眠。
所以攝取適量的鎂有助於將鈣離子移出細胞外,來達到幫助神經與肌肉舒緩放鬆,幫助入睡。
鎂是合成褪黑激素的必要元素
褪黑激素幫助我們調節人體生理時間,褪黑激素的分泌會受到夜間光照監視,白天光照充足時,褪黑激素分泌會降低,當半夜光照昏暗時,褪黑激素分泌會增加,讓人體趕到放鬆,幫助入睡。
人體血清鎂的標準範圍為多少?
抽血檢測血清鎂的結果以毫克每分升 (mg/dL) 表示,血清鎂的正常範圍是 1.7 至 2.2 mg/dL。
標準範圍:1.7 至 2.2 mg/dL之間。正常濃度的鎂可以維持健康的肌肉、神經和心臟的功能。
低鎂血症:血清鎂含量低可能原因為營養不良、慢性腹瀉或嘔吐、酗酒、腎臟疾病以及利尿劑或某些化療藥物等等。
高鎂血症:高鎂血症較不常見,但可能發生在患有腎衰竭、過度使用鎂補充劑或抗酸劑、腎上腺功能不全或某些內分泌疾病。
不同型式的鎂劑,哪一種人體吸收率較好?
2013年一項研究顯示,甘胺酸鎂的吸收率較好,且高劑量比較不會有腹瀉問題
與其他型式的鎂吸收率相比
比碳酸鎂高2.3 倍
比硫酸鎂高3.6 倍
比氧化鎂高8.8 倍
(Stefan Siebrecht. Jan 2013)
鎂對於睡眠的臨床研究
2011年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一項臨床研究,招募43名長照機構中原發性失眠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每天睡前 1 小時服用5毫克褪黑激素、225毫克鎂和11.25毫克鋅,另一組服用安慰劑,為期8週。使用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數(PSQI)評估睡眠品質,觀察到服用褪黑激素、鎂、鋅的PSQI評分優於安慰劑組,表明改善了睡眠品質。 (J Am Geriatr Soc. 2011 Jan;59(1):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