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腸泌素(incretin)是什麼?
早在1900年代初期,就有學者發現進食能刺激十二指腸和空腸分泌某種物質,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到了1932年比利時生理學家 Jean La Barre 從腸道中萃取出這種能讓血糖降低的物質,將之稱為腸泌素。
1964年學者發現到口服的葡萄糖若有經過腸胃道消化,會比靜脈注射葡萄糖更能刺激胰島素分泌,靜脈注射分泌的胰島素量僅約口服的四分之一,推論腸道激素與胰島素分泌相關,此作用因而被稱作腸泌素效應(Incretin effect)。
腸泌素有趣的一點在於說當施打腸泌素,需要體內葡萄糖超過標準時,腸泌素才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因此施打過多腸泌素,如果體內葡萄糖沒有高過標準,不會促進胰島素分泌,所以不會有低血糖的風險,所以比起施打胰島素,腸泌素的作用相對溫和。
腸泌素種類
腸泌素有兩種,一種是GLP-1 (Glucagon-like Peptide-1),另一種是GIP (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
GLP-1是由遠端腸道的迴腸及升結腸中的L細胞分泌,能刺激胰臟的beta細胞分泌胰島素,抑制alpha細胞分泌升糖素,幫助調節血糖。GLP-1也作用於下視丘POMC的神經元釋放飽足感的訊號來抑制食慾。
腸泌素的作用
1. 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2. 減緩胃的排空,減少飢餓感
3. 促進大腦中樞神經增加飽足感
4. 使用時不會有低血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