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安藥師團隊 編輯整理】

年輕的時候,烏黑濃密的髮絲隨風擺動,是青春與自信的象徵;但隨著年齡增長,額頭開始後退、頭頂開始稀疏。掉髮不只是外觀問題,更是一種心理壓力。基因遺傳是主要的因素,歐洲地區30 歲時約 2530% 男性已有明顯掉髮,50 歲時上升到 50%70 歲以上甚至達到 80%。女性在50歲約有40–50%不同程度的落髮,亞洲落髮比雖不及歐洲,因為西化飲食、生活壓力等,掉髮問題正逐漸上升中。

 

 男女掉髮大不同:型態與治療策略 

 

男性掉髮

男性掉髮最常見的是 雄性禿(AGA,受遺傳與 DHT(二氫睪固酮)影響。DHT 會讓毛囊逐漸「小型化」,新長出的頭髮越來越細,最終毛囊萎縮消失


典型型態:

  • 髮線後退(額角 M 字型)。
  • 頭頂逐漸稀疏,形成「地中海」。
  • 嚴重時,只剩下兩側與後枕部髮圈。

醫學上用 Hamilton–Norwood 分型來描述,從 I 型(輕微後退)到 VII 型(大片光禿)。

 

女性掉髮

女性掉髮最常見是荷爾蒙變化,如產後掉髮(休止期落髮):懷孕期間雌激素升高,頭髮多停在生長期;產後荷爾蒙驟降,大量頭髮同時進入休止期 → 約產後 2–6 個月開始掉落,通常半年到一年內會恢復。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毛囊對雄性激素敏感度提升,掉髮加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雄性激素過多,導致頭頂掉髮,同時常伴隨痤瘡、月經不規律、多毛。 女性掉髮通常表現為「整體變薄」,特別是頭頂分線逐漸擴大,但髮際線多半保留。這稱為 女性型落髮(FPHL)。

典型型態:

  • Ludwig 分型:I 型(輕微稀疏)、II 型(明顯變薄)、III 型(頭頂大片稀疏)。
  • 不像男性會完全禿光,而是「稀疏化」。

 頭髮要健康,需要不同的營養支援 

 

頭髮是身體代謝最快的組織之一,平均每月生長約 1 公分。要維持這個速度,毛囊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援,在歐洲南瓜籽油是最常用來作為營養補充的來源,包含核心元素鐵、銅、鋅、鎂、鈣與omega-3-6-9,其中品質最優來源為奧地利施蒂利亞南瓜保護區(PGI)認證的南瓜籽之特殊隱性無殼品種,單位植化素含量高,是經常作為內用與外敷的健康油品。

 

毛囊(工廠核心)

  • 鐵:缺鐵是女性掉髮常見原因,因為血液攜氧不足會影響毛囊活性。
  • 鋅:參與細胞分裂與 DNA 合成。
  • 維生素 D:調控毛囊週期,缺乏與掉髮相關。
  • 蛋白質:頭髮的基本材料,缺乏會導致髮絲脆弱。

皮質層(Cortex,髮幹主體)

  • 角蛋白:主要結構。
  • 生物素(B7):輔助角蛋白產生。
  • 維生素 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加彈性。
  • 銅:維持結構穩定。

鱗片層(Cuticle,外層保護)

  • 蛋白質:維持表層鱗片完整。
  • Omega-3 脂肪酸:維持油脂平衡,防止乾燥。
  • 維生素 E:抗氧化保護,減少自由基傷害。

色素(Melanin

  • 銅:參與黑色素合成。
  • 維生素 B5B12:維持毛囊色素沉著。

 其他不正常落髮原因 

 

1. 甲狀腺異常

  • 甲亢或甲低都可能導致掉髮。
  • 合併症狀:體重變化、怕冷或心悸、疲倦。

2. 缺鐵性貧血

  • 女性常因月經失血導致。
  • 檢查:血球、血清鐵蛋白。

3. 壓力與外在因素

  • 大病、手術、心理壓力「休止期落髮」。
  • 過度染燙、牽引性髮型(馬尾、辮子)頭皮負擔。

 

 中醫看落髮,論證辨治 

中醫與西醫對「掉髮」的理解不同。西醫強調遺傳、荷爾蒙、毛囊週期;中醫則認為與 氣血、腎精、肝血 有關,強調「髮為血之餘、腎之華」,落髮的核心原因在於體質的偏性腎氣衰弱、血虛、肝鬱等,治療上有不同對應的方式。

 總結 

 

中藥處方可以作為掉髮治療的輔助選項,特別是在氣血不足、壓力大、荷爾蒙波動的族群。但若是典型的 雄性禿,單靠中藥效果有限,仍需搭配營養、西醫藥物或其他醫療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