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會傷腸?
其實是「腸腦軸」在默默影響你
 
現代人常常一緊張就胃痛,一焦慮就拉肚子,或壓力大就便祕。這些看似日常的小症狀,其實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層的機制——腸腦軸失衡。
 
所謂「腸腦軸」(Gut-Brain Axis),是大腦與腸道之間的雙向溝通網絡,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免疫因子與腸道菌叢,彼此影響彼此。

 

當壓力過大時,大腦會釋放壓力賀爾蒙(如皮質醇),進而:
  • 抑制腸道蠕動與消化功能
  • 增加腸道通透性(腸漏現象)
  • 破壞腸道菌叢平衡,造成壞菌增多、好菌減少
     
這些變化都可能進一步影響睡眠、情緒穩定、免疫功能與消化吸收。
 


 

腸道會影響大腦?關鍵就在微生物

 

腸道擁有超過 5 億個神經元,被稱為「第二大腦」並非浪得虛名。更重要的是:
  • 約 90% 的血清素(快樂荷爾蒙) 在腸道中產生
  • 多巴胺、GABA 等神經傳導物質 也受腸道菌影響

     
根據 Cryan 等學者在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的研究指出,腸道菌可影響行為、情緒、學習與記憶。
 

 
哪些人需要留意「腸腦軸失衡」?
如果你有以下情況,代表你的腸腦軸可能需要幫忙:

 

  • 長期壓力大、情緒不穩
  • 經常腹脹、便祕或腹瀉
  • 睡眠品質差、焦慮感重
  • 腸躁症、情緒性過敏或消化困難

     
 

 
改善腸腦軸失衡的營養配方怎麼選?

 

想要調整腸腦軸,除了良好的作息與壓力管理外,「選對益生菌 × 益生元 × 消化酵素」是最實際且科學的保養方式。
以下成分已被科學實證具有支持腸道平衡與神經功能的潛力:

 

✅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
  • 全球最有研究支持的益生菌之一
  • 可調節 GABA 受體,協助情緒調節與抗焦慮
  • Bravo et al., 2011 的動物實驗證實其情緒穩定效果

     
✅ Bacillus subtilis HU58®
  • 專利級芽孢菌,可耐酸鹼、通過胃酸,穩定進入腸道
  • 支持菌叢多樣性,幫助降低慢性壓力引起的腸道發炎反應

     
✅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casei、Bifidobacterium breve
  • 實證與腸躁症、免疫穩定、情緒波動改善有關
  • 多與 IBS、壓力型腸胃不適相關研究中出現

     
 

 
補菌之外,別忘了「養菌」與「消化輔助」
益生菌進入體內後,若缺乏營養與生存空間,效果也可能有限。這時候,益生元與酵素就成為重要的支援角色。
🌱 四大益生元組合:
  • XOS(低聚木糖)
  • Inulin(菊糖)
  • IMO(異麥芽寡糖)
  • Fibersol-2(水溶性膳食纖維)

     
可幫助:
  • 提供益菌養分,延長益菌存活期
  • 刺激腸道產出丁酸,提升腸道屏障力
  • 改善排便與消化舒適度

     
🍍 鳳梨酵素
幫助蛋白質分解,降低消化負擔,適合腸道敏感或壓力型消化不良者。
 

 

從腸道開始修復你的情緒狀態

 

壓力會讓腸道變差,腸道不好也會反過來讓你更焦慮、更難入睡、更沒活力。這是腦與腸的雙向影響,而你可以透過:
 
  • 正確補充具有實證背景的益生菌株
  • 攝取益生元與酵素助力
  • 調整生活型態與飲食作息

     
來幫助腦腸軸恢復健康循環,養出更穩定的身心狀態。
 

 
參考文獻:
  1. Bravo, J. A. et al. (2011).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regulates emotional behavior and GABA receptors. PNAS, 108(38), 16050–16055.
  2. Cryan, J. F. & Dinan, T. G. (2012). Mind-altering microorganisms. Nat Rev Neurosci, 13(10), 701–712.
  3. Foster, J. A. & Neufeld, K. M. (2013). Gut-brain axis: how the microbiome influenc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4. Liang, S. et al. (2015). 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behavior through the neuroendocrine system. Neuro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