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數位生活中,我們的眼睛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統計,超過80%的上班族每天使用螢幕超過8小時,其中有高達6成表示曾有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長時間近距離注視螢幕,不僅引起短期的不適,更可能導致慢性的眼部退化問題。

 

長期盯螢幕對眼睛的潛在危害

 

1. 視覺疲勞(Asthenopia)

長時間注視螢幕會導致睫狀肌持續收縮,造成眼球對焦能力下降。研究指出,長期用眼過度會造成視覺模糊、眼脹、頭痛等症狀(Sheedy et al., 2003)。這些不適可能逐漸加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

 

2. 乾眼症(Dry Eye Syndrome

注視螢幕時,眨眼次數平均從正常的每分鐘15-20次下降至5次以下(Tsubota & Nakamori, 1993)。這導致淚液蒸發速度加快,淚膜不穩定,進而造成乾眼、異物感、甚至角膜損傷。

 

3. 藍光傷害與黃斑部退化

電子螢幕會釋放高能短波藍光(波長約400–490nm),可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長期暴露會增加黃斑部氧化壓力,導致細胞凋亡。根據《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的研究指出,藍光會促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的自由基產生,加速黃斑部退化(Wu et al., 2006)。

 

4. 早發性視力老化與調節障礙

過度用眼也可能加速眼球結構老化。臨床上常見30歲出頭的患者出現早發性老花與夜間視力困難,這與黃斑部退化與調節功能減弱密切相關。

 

葉黃素:眼睛的天然護盾

葉黃素(Lutein)是一種存在於黃斑部與視網膜的類胡蘿蔔素,具有高度的抗氧化與藍光過濾能力。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必須由飲食或補充品攝取。

葉黃素的三大護眼機制:

1. 過濾藍光,減少光傷害

葉黃素能有效吸收藍光波長(約450nm),減少光線直射黃斑部,降低視網膜損傷風險(Stringham & Hammond, 2005)。

2.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作為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葉黃素能清除視網膜細胞因藍光與代謝壓力產生的自由基,有助延緩細胞老化與退化。

3. 提升視覺敏銳度與對比感

根據一項針對40位使用電腦工作者進行的雙盲實驗,持續補充葉黃素12週後,可顯著改善視覺敏銳度與對比感(Cheng et al., 2021)。

推薦補充劑量與攝取來源

  • 成人每日建議攝取葉黃素6–10mg(美國FDA建議有效劑量)
  • 常見天然來源: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羽衣甘藍
  • 若蔬菜攝取不足,可考慮補充保健品(選擇含葉黃素 + 玉米黃素的配方吸收效果更佳)

 

在數位化生活已成常態的今天,眼睛成為了最沉默也最被忽略的勞工。若你每天從上班看螢幕、下班滑手機、睡前追劇,卻沒給眼睛足夠的修復與保護,那麼長期下來,視力的退化可能比你預期的更早發生。

透過日常護眼習慣(如每20分鐘休息20秒、保持用眼距離)與適度補充葉黃素,不僅能幫助眼睛抵抗藍光與自由基,更是守住清晰視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