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寶寶的健康時,腸道健康正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核心議題。 尤其是「益生菌」,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小小細菌,正在科學研究與家庭日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那麼,對於已經在喝母乳的寶寶來說,還有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簡單的是或不是,而是一段關於腸道、母乳與細菌共生的故事。

 

從出生那一刻起,寶寶的菌相就開始建立
寶寶出生的瞬間,就從無菌的子宮世界,進入到一個充滿微生物的新環境。這時候,出生方式會直接影響腸道菌的起跑點:  

  • 自然產(陰道分娩)
    寶寶會在出生過程中接觸到媽媽產道內的菌群,主要是乳酸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等好菌,有助於建立「健康的菌相」。
  • 剖腹產
    因為沒有經過產道,寶寶多從皮膚接觸和環境中獲得菌種,容易建立出「菌相多樣性較低」的腸道,壞菌比例可能偏高,與後續的過敏、自體免疫、肥胖等風險增加有關。


母乳:最天然的益生元+益生菌來源
母乳被譽為「黃金食物」,不僅提供營養,更是寶寶腸道健康的守護者。
母乳中有哪些幫助腸道健康的成分? 

  • 母乳寡糖(HMO)
    不被寶寶消化吸收,而是餵養腸道裡的好菌,尤其是雙歧桿菌。
  • 天然益生菌
    研究顯示,健康哺乳媽媽的乳汁中就含有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
  • 免疫因子
    如IgA、乳鐵蛋白,有助腸道發展與免疫成熟。


那麼,還需要補充益生菌嗎?
答案是:「視情況而定」。 雖然母乳本身就夠強大,但在一些特定情況下,補充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可能對寶寶更有幫助
適合補充益生菌的常見情境:

  • 腹絞痛/脹氣:可考慮特定菌株,例如:洛德因乳酸桿菌 L. reuteri DSM 17938
  • 剖腹產寶寶:早期補充嬰兒型雙歧桿菌B. infantis 可幫助菌相平衡 
  • 媽媽或寶寶使用過抗生素:補菌有助恢復腸道菌相多樣性與穩定性 
小提醒:選擇益生菌時,務必要確認菌株的科學依據與適用年齡。

給爸媽的思考建議
母乳是大自然設計給寶寶最完美的食物,它不僅是營養來源,更是腸道與免疫系統的啟動器。然而,現代生活的干擾如剖腹產、抗生素、早產等情境,可能讓寶寶的腸道菌建立「略顯遲緩」。這時,科學化的益生菌補充,可能成為幫助寶寶健康發展的額外助力。 不是要取代母乳,而是「在需要時」補上那一塊拼圖
希望每個寶寶,都能擁有穩定快樂的小肚肚,以及一段健康的成長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