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保健品百花齊放,從膠囊、粉包到益生菌、機能飲品都有。 

但你知道,產品背後的製造廠類型,其實會直接影響到品質、穩定性,甚至價格差異嗎? 許多你每天吃進肚子的營養品,背後都來自兩種廠:

藥廠食品廠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其實差很大!  
 

製造規範與GMP等級差異

藥廠(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

藥廠的運作遵循藥品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其標準為所有製造單位中最高,包括: 

•  無塵室分級(如Class 100, 1000

•  嚴格的人員、物料動線分流

•  批次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  完整的驗證(Validation)與驗證報告(如清潔驗證、工序驗證)
原物料來源控管需符合法定標準,並須進行全面檢測(含微生物、重金屬、安定性等) 藥廠的設備與管理模式設計以避免交叉污染與確保產品一致性為核心因此製程控制極為嚴格,這類廠通常用於生產具藥證的處方藥或OTC藥品。 


食品廠(Food Manufacturer)

食品廠遵循的是食品GMP或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規範。 相較藥廠,食品廠在無塵環境、驗證制度與資料完整性上要求較低。其重點在於: 

•  防止微生物污染

•  保證食品衛生安全

•  強調製程衛生與原料來源控管

食品廠的強項在於高效率、大批量與成本控制,適合生產營養補充食品、機能飲品、即食粉包等無特殊醫療宣稱的商品。

法規適用與產品分類

藥廠生產的產品需取得藥品許可證(藥證),上市前需經臨床試驗、安定性試驗等評估,販售與宣傳也受到嚴格限制。 

保健品在多數國家屬於食品或「介於食品與藥品間」的分類,部分如台灣健康食品需經功效審查取得小綠人標章。

食品廠製造的保健品若無聲稱特定療效,則歸類為一般食品,只需通過衛生標準即可。

 

該「藥廠」還是「食品廠」
取決於品牌的產品定位、市場策略與法規考量。 

藥廠提供嚴格的品質保證與醫療信任感,但製造成本與時程相對高昂。

食品廠則擅長快速量產、彈性開發,更符合初創或快節奏品牌的需求。

 審慎評估最合適的合作製造廠型,打造具競爭力且安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