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魚油、亞麻仁油、橄欖油怎麼選?魚油只看濃度就好嗎?

一篇看懂Omega-3吸收率差在哪!與來源選擇

在挑選保健油品時,你是否也曾被「魚油」、「亞麻仁油」、「橄欖油」搞混?雖然它們都號稱對心血管有益,但實際補充Omega-3的效率,差距可大了!

人體轉換率是重點

魚油(EPA + DHA

無需轉換,直接進入血液與細胞膜,效率最高。

 

亞麻仁油(ALA)

需經肝臟轉換成EPA,再轉為DHA,效率低,多數ALA轉成能量被消耗掉。

轉換比率:男性約5%,女性約8~15%(因雌激素影響,女性稍高)

 

橄欖油

幾乎不含Omega-3脂肪酸,主要為Omega-9(油酸),不參與EPA/DHA生成

Omega-3真的能抗發炎?

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裡面的EPA對發炎反應有調節作用,能幫助降低慢性發炎風險,像是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痛,甚至某些憂鬱與情緒障礙也與EPA缺乏有關,長期攝取適量的EPA+DHA,有助於打造抗發炎體質。

如果你正在選擇Omega-3相關的產品,可以試著這樣選

心血管保養、久坐族群、有三高問題者,魚油是首選,素食者、植物性飲食為主者,可以用亞麻仁油+藻油替代,如果只是日常烹調用油,減少壞脂肪攝取者,橄欖油可以作為選擇。 

魚油品牌怎麼挑?看得懂「代工廠背景」才是真的懂

市售魚油真的非常多,85%以上的魚油已經是基本標準,德國、挪威、西班牙來源的魚油,都標榜高單位,一樣從國外原裝桶進口台灣生產分裝,代工廠背景會直接影響最後的品質。

總結,魚油是補充Omega-3的首選,建議挑選GMP藥廠/生技公司來源,市售價格偏中高,如一瓶30顆約 $800~1500,但會明確標示EPA/DHA含量、來源國、分子型態、檢驗報告等,適合需要長期補充、體質特殊族群或想確保效果者。

看更多文章

2025-09-18
十個用油的健康與迷思 : 從廚房到保健品

【好安藥師團隊 編輯整理】前言_一瓶油的百年故事在日常飲食中,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讓菜餚飄香、食物酥脆,甚至成為餐桌上營養補充的一環。從台灣家庭餐桌上那瓶玻璃瓶裝的沙拉油,到歐洲地中海文化中象徵健康的橄欖油,再到現代藥局架上的魚油、亞麻仁油、藻油,油不僅是烹調的媒介,更是文化、健康與時代演進的縮影。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油逐漸被放大檢視:哪些油健康?哪些油會致病?為什麼有人說要避免所有種子油?又有人說喝南瓜籽油能生髮?這些看似矛盾的說法背後,有歷史的演變,也有科學的解答。 歷史與用油文化台灣特色「沙拉油」其實不是一種特定的油,而是精煉植物油的一種商品名稱。 名稱源自日文 サラダ油(Salad Oil),最早由日本製油業者在 1920–30 年代推廣,強調這種油經過脫色、脫臭、精製處理後,清澈無味,即使冷用做沙拉也不會有油腥味,因而得名。1950–70 年代,隨著大規模工業化與糧食援助計畫,大豆油、沙拉油開始取代傳統的豬油與花生油,進入家庭廚房,逐漸成為台灣在地「大桶裝精製大豆油或調和油」的代稱,這種油的特性在於加工精製後顏色清澈、味道清淡,無論炒菜或炸物都適用,與過去需精打細算使用豬油或榨取花生油的時代相比,象徵著經濟起飛後的「現代化廚房」。 大桶玻璃瓶裝的沙拉油,甚至成為許多人對那個年代的共同記憶。 油的文化有鮮明的地域差異西方地中海飲食:橄欖油是飲食核心,搭配大量蔬菜、豆類、魚類。橄欖油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酚類,被證實有助心血管健康,也使地中海飲食成為全球推崇的健康飲食模式。東方飲食:長期以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為主。飲食強調爆香、快炒,高溫油煙與油脂用量成為飲食特色。芝麻油在產婦坐月子文化中更是必需品。西方以橄欖油代表健康、自然,東方則以花生油與大豆油象徵香氣與家常。 而這些文化選擇,最終也反映在疾病型態上:西方因高動物脂肪攝取而心血管疾病盛行,東方則因高溫烹調與精製植物油過量使用。 從食用油到保健油的演化進入 20 世紀後期,營養學研究揭開了油的另一面。油不再只是能量來源,而是健康與疾病的關鍵因子。魚油的發現:科學家研究愛斯基摩人的低心臟病發生率,發現其飲食中富含深海魚油中的 Omega-3 脂肪酸(EPA、DHA),由此展開植物油中的多元角色:亞麻仁油、紫蘇油、沙奇果油富含 ALA (α-亞麻酸),成為素食者補充 Omega-3 的重要來源。橄欖油中的多酚則因抗氧化與抗發炎特性受到重視。隨著永續與素食風潮,藻油提供純素 DHA,填補了素食者無法攝取魚油的空缺。 油與流行疾病的關聯心血管疾病:研究證實,過量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會升高 LDL,增加心臟病風險;相對地,Omega-3 脂肪酸能降低發炎與血脂。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與油脂代謝及慢性發炎有關,雖無「油能治癌」的證據,但均衡油脂攝取有助降低風險。最大宗的疾病-代謝症候群:加工食品大量使用大豆油、棕櫚油,熱量高且 Omega-6 偏多,容易加劇肥胖與發炎。從廚房到藥局的油過去的油只是「炒菜工具」,如今已成為「健康投資」。廚房裡:橄欖油、苦茶油取代沙拉油,成為健康烹調首選。 藥局裡:魚油膠囊、南瓜籽油、藻油、亞麻仁油、沙奇果油成為日常補充品。 從「食材」到「保健食品」的跨界演化,我們該如何正確投資? 避免風險,真正促進健康。 過油不及,以訛傳訛的用油謬誤巧妙用油,才能有益健康在日常料理中,選對油的關鍵不只在於營養成分,還要考慮油的 耐熱性(煙點)。不同油脂在高溫下會分解,產生油煙與有害物質,因此依照耐熱性來選擇適合的烹調方式,才能同時兼顧健康與美味。 首先,高溫耐熱的油首推酪梨油與苦茶油。酪梨油的煙點可達 250°C 以上,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之一,特別適合煎、炸等高溫料理,不僅穩定,還保留了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苦茶油則因含有高比例油酸與天然抗氧化物,煙點約 220°C,非常適閤中式快炒與燉煮,不僅健康,也符合東方料理習慣。 其次,中溫料理最適合使用橄欖油,特別是初榨橄欖油(EVOO)。它的煙點約 180–210°C,適合低溫快炒或溫熱料理。橄欖油中的多酚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發炎、保護心血管,因此成為地中海飲食的核心油品。不過,若要進行長時間高溫油炸,就不建議使用橄欖油,以免營養流失。 再來,低溫冷用的油包括南瓜籽油、亞麻仁油與沙奇果油。這些油富含 Omega-3 或植物固醇,但煙點較低(160°C 以下),遇高溫容易氧化,產生異味甚至有害物質。最適合的用法是冷拌沙拉、直接生飲,或在料理完成後淋上,藉此保留活性成分。例如亞麻仁油與沙奇果油提供優質植物性 Omega-3,是素食者的好選擇;南瓜籽油則富含鋅與植物固醇,有助於頭皮與攝護腺健康。最後,純保健用途則包括魚油與藻油。這兩者並不適合烹調,而是以膠囊或液態補充品為主。魚油提供 EPA 與 DHA,能降低血脂、減緩發炎;藻油則是植物來源的 DHA,適合純素飲食者,對腦部與眼睛保健有幫助。

閱讀內文
2025-09-16
【OK藥師藥局X衛肯生醫|攜手打造社區健康新動能】

【好安藥師團隊 編輯整理】台北市中山區是人口密集、生活步調快速的都會核心,聚集了許多上班族、學生與長期居住的在地居民。中山區的藥局密度相當高,除了滿足民眾日常的處方調劑需求,也扮演著社區第一線健康諮詢的重要角色。OK藥師藥局 | 以專業與溫度守護居民健康在眾多藥局中,位於興安街的 OK藥師藥局在呂發財呂藥師的帶領下,特別受到當地居民的信賴。自 2015 年成立以來,OK藥師藥局秉持著「專業用藥諮詢、慢性病照護」的核心理念,服務中山區居民。還記得第一次走到興安街,遠遠就被「OK」兩個字所吸引,明亮的藥局擺設,用心的門前擺放,明亮的櫃位位陳列、細心專業的「OK藥師團隊」是當地社區民眾用藥、健康諮詢的首選。店內不僅提供處方藥調劑,還有保健食品、醫療器材、婦嬰用品與藥妝商品,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補給站。呂藥師人非常客氣,待人和善,對民眾的問題總是細心回覆,也願意分享經驗提攜後進,對於我們衛肯製藥更是充滿肯定,在這樣的合作默契下,促成9月13號的課程分享。視力保健課程 | 熱烈展開 課程當日衛肯生醫團隊、研發顧問鄒尚勳博士與藥局同仁分享視力保健衛教等課程。這場訓練不僅是單純的產品介紹,更是雙方交流專業與經驗的契機。現場氣氛和樂融融,互動熱烈,藥師與門市同仁踴躍回應,從產品成分、劑量建議,到如何與顧客溝通保健概念,都展現出高度的參與感,一問一答之間,激發出許多想法與火花。一小時的課程在大家的笑容中,很快就結束,呂藥師特別用心的準備「榮譽顧問」的獎狀致贈與鄒博士,還貼心準備大大小小的點心給我們帶回去,實在感謝。OK的微笑、OK的安心、OK的熱情是我們這次活動滿滿的美好回憶。共同願景與目標好的產品,需要搭配正確的知識與專業的建議,才能真正守護民眾的健康。「藥局不單只是藥事服務而已,更重要是成為民眾值得依靠的健康顧問。透過不斷精進學習,一線藥局同仁與藥廠研發更能持續聚焦、開展適切的服務、研發優質OK的產品,提升民眾健康為目標」。OK藥師藥局同樣秉持著「專業、貼心、值得信賴」的理念服務每一位顧客,雙方在這次課程分享中建立了更深的默契,也為未來更多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未來,衛肯生醫將持續提供更多教育資源,與第一線藥局同仁共同提升專業能力,攜手規劃社區健康講座、內部教育課程,期望從「藥局開始,守護每一個家庭健康」落實到更多社區。我們相信,從這次合作出發,OK藥師藥局將成為中山區居民眼中,結合專業與溫度的健康堡壘。

閱讀內文
2025-09-12
嘉鏵生技與大阪醫療器械協會深化交流 致贈紀念禮品象徵台日合作新里程碑

【好安藥師團隊 編輯整理】  2025年2月,嘉鏵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有幸接待來自日本大阪醫療器械協會代表團,雙方就醫療器械、藥品物流及台日醫藥流通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且建設性的交流,開啟了台日醫療產業互動的新篇章。  為感謝嘉鏵生技總經理 姜政安先生在此次交流過程中展現的專業與熱情,YUYAMA湯山株式會社駐台灣總經理榎本龍次先生特別蒞臨本公司,代表大阪醫療器械協會,親手致贈一份極具心意的紀念禮品。該紀念品為設計精緻的相框,內附雙方於當日會談時的合影,並以中文題刻文字細膩記錄了彼此攜手合作、共築友誼的珍貴場景。這份禮品不僅承載著回憶,更是跨越國界、象徵雙方深厚信賴的實物見證。  此舉不僅彰顯大阪醫療器械協會與協會YUYAMA、RACOON三田理化工業株式會社等企業,共同對嘉鏵生技的高度肯定與感謝,也象徵著台日醫藥物流在互惠互信基礎上的緊密連結,更展現了對未來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醫療產業發展的誠摯期待。  

閱讀內文
2025-09-11
【好安藥師本期衛教文宣】從「符咒」到「藥物治療」 - 玄學走向科學

【好安藥師團隊 編輯整理】 農曆七月與兒童「受驚」現象在臺灣與華人文化中,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人們相信此時陰氣較重,孩童因體質稚嫩、陽氣不足,更容易受到「驚嚇」,因此在這個月份裡,小孩若常哭鬧、夜間啼哭不安,往往被認為是「受驚」。在民間,父母可能會帶孩子去廟裡「收驚」、飲符水、抹香灰,或佩戴硃砂符,以祈求安定心神。這些做法在文化上具有安撫意義,但醫學上卻有不同的解釋。現代醫學指出,小兒夜啼或抽動並非單純「受驚」,而是可以有多種原因:部分來自正常的生理反射,部分是因發燒引起的熱性痙攣,更嚴重時則可能是癲癇或其他腦神經疾病。如何分辨與正確處理,是家長與醫師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同時,中藥與西藥在不同階段也有各自的治療角色。民俗信仰與安神象徵:符咒、香灰、硃砂、檀香1. 符咒與硃砂在傳統信仰裡,符咒多以硃砂書寫。硃砂(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古代中醫典籍記載其能「安神鎮驚」,因此被賦予驅邪避兇的功能。父母常將符咒泡水讓小孩飲用,或貼身佩戴,希望能消除哭鬧與夜啼。然而,硃砂若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汞中毒,對腎臟與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醫學上不建議作為口服治療。2. 香灰與檀香灰拜拜後的香灰,特別是檀香灰,常被拌水讓孩子服下,民間認為能「壓驚」。實際上,香灰中可能含有重金屬、化學燃燒殘留,長期或大量服用有中毒風險。若僅作象徵性塗抹額頭,雖無直接醫療效果,但心理安撫作用不可忽視。3. 檀香在中藥中的角色檀香(白檀 Santalum album)在中藥中是合法藥材,性辛溫,入脾胃心肺經,功能為「行氣止痛、溫中和胃、開竅安神」。常用於胸悶心痛、胃脘脹痛、焦慮失眠。這與民俗將檀香灰用於壓驚的做法,正好反映出古人試圖將藥理意涵轉化為宗教象徵。 醫學觀點:嬰幼兒「受驚」現象的不同階段1. 新生兒期(0–4 個月):莫羅反射新生兒若受到聲音或突然動作刺激,會雙臂伸展、再快速收回,伴隨哭聲,這是 莫羅反射,屬於正常神經反射,通常在 4–6 個月後消失。此時的「受驚」並非病態。2. 嬰幼兒期(6 個月~5 歲):熱性痙攣熱性痙攣是此年齡層最常見的抽搐原因,與「發燒」直接相關。典型表現為突發全身抽搐、翻白眼、短暫意識喪失。大多數情況為良性,不會造成永久性腦損傷,但需排除腦膜炎等嚴重疾病。3. 任何年齡:癲癇若孩子反覆出現非誘發性痙攣,就可能是癲癇。癲癇可能由基因異常、腦部病變、代謝問題或腦外傷引起。此時不能以「受驚」解釋,而需進一步診斷與治療。4. 一般驚嚇反應孩子受到大聲音或突發事件嚇到後,可能會驚跳、哭鬧,這屬心理與生理反應,不屬病態,也不會引起持續抽搐。小筆記 : 莫羅反射(Moro reflex),又稱 驚嚇反射,是新生兒期的一種 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當嬰兒受到突如其來的刺激,會出現雙臂外展,手掌張開,頭與身體略後仰,之後雙臂再向內收哭啼。受驚不怕, 中藥有解方小兒夜啼,指的是嬰幼兒在夜間頻繁哭鬧、不易安撫的情況。在傳統中醫典籍中,早有記載。《諸病源候論》提到,小兒夜啼多由驚恐、乳食不和、或風邪客於心脾所致;也有醫家認為與心脾不安、心火擾動有關。因此,古人常用甘麥大棗湯、茯苓、酸棗仁等安神藥材,或民俗中的收驚、佩符、硃砂等方式來處理,強調安撫心神、調和脾胃。然而,現代醫學將小兒夜啼視為一種症狀,而非單一疾病。其原因相當多元:最常見的因素如分離焦慮或睡眠週期不穩定而在夜間哭鬧。此外,若伴隨抽搐或意識喪失,則要考慮熱性痙攣或癲癇;若合併發燒、耳痛或皮膚搔癢,則可能是感染或過敏所引起。可能不是單純的受驚,癲癇的發生更需要注意西醫治療並無明確對應中醫所述「小兒夜啼」症狀進行治療,但需要鑑別是良性的莫羅反射,因為感染發燒等因素造成的熱性痙攣,抑或是小兒癲癇、由於腦部結構或是發育未成熟的關係,進行判別與相應治療。除了受到了驚嚇正常範圍的哭鬧、痙攣,或是自限性熱性痙攣外,容易與華人世界認為的受驚反應重疊就是癲癇,癲癇的好發率為0.4-1%左右,每100個幼兒就有一位曾經發生過癲癇,多數成長或是經過治療是不需要再持續服用藥物,然而部分仍需要長時間的控制。治療上全身性強直痙攣型癲癇發作常使用藥物為Phenytoin (Dilantin;癲能停)用於治療穩定神經細胞膜如Carbamazepin (Tegretol;癲通) 長期控制提高腦部發作之閥值預防發作放電藥品如Phenobarbital(Luminal;魯米那)最多討論的營養來源- 魚油魚油(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 EPA 與 DHA)近年常被討論於兒童保健與神經發展。從臨床研究來看,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安神藥」,但在多個領域展現潛在輔助效果。表格整理了魚油對小兒不同狀況的研究現況:在驚嚇反應上,沒有直接療效,安撫即可;對於痙攣與癲癇,研究顯示 Omega-3 可能降低發作頻率,特別在難治型癲癇中作為輔助治療,但絕非急救藥。情緒方面,小兒憂鬱的試驗顯示情緒改善趨勢,而小兒躁鬱證據仍不足。行為與精神狀態上,有報告指出魚油有助減少焦慮與部分行為問題,但效應屬中等。睡眠與夜啼方面,補充 DHA 可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夜醒,對睡眠品質改善有幫助。至於大腦發育,雖然一般兒童效果有限,但對早產兒或孕期補充族群可能有益。整體而言,魚油在兒童健康上屬「營養型輔助」,可長期支持神經與心理健康,特別是以全食物、飲食的型態更好,不僅保有魚油的營養成分也包含其他蛋白質、胺基酸等必須養分。魚油對於兒童 - 常見狀況的應用討論民俗與醫學的融合農曆七月小孩夜啼、受驚的民俗信仰,反映了父母對孩子健康的關切。符咒、香灰雖無醫療作用,但在心理安撫上有一定效用。硃砂與檀香在中藥裡確實有安神功效,但符咒或香灰的使用方式往往偏離醫學安全範疇。現代醫學強調,應依小兒發育階段區分正常反射、熱性痙攣與癲癇,並採取正確治療,如魚油等營養方案亦是。中藥如甘麥大棗湯、樋屋奇應丸能溫和安神,安宮牛黃丸則屬急救用藥,西藥則在癲癇治療中扮演核心角色。唯有在文化信仰與醫學理性之間找到平衡,才能既尊重傳統,也確保孩子的健康安全。    編輯設計|衛肯生醫      顧問團隊|好安藥師群

閱讀內文